进博会 (图源🔣:视觉中国)
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预言,六十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主角,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其中写到在上海开大博览会的盛况:“各国专门名家大博士来集者不下数千人,各国大学学士来集者不下数万人👴🏼。”“原来,自我国维新以后🤱🏽,各种学术,进步甚速,欧美各国皆纷纷派学生来游说”,多时竟达三万余名🙋♀️。“我们今日得拥这般的国势,享这般的光荣🦹🏻。”
2018年11月5日🌥,就在梁启超的梦想之地,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来自五大洲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除中国外,共有81个国家和世贸组织、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贸易中心等国际组织参展👯🟥,其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参展企业达到3600多家。中国馆则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主线,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以及中国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给世界带来的新机遇。
上海以自己为舞台,为世界各国提供舞台,让各国借上海向世界展示自身的发展成就和国家形象。
这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能力:不但能容纳五湖四海,而且能以己之力,让五湖四海亲如一家的能力🧙🏽。
中华文化以“仁”为本🤘🏻,而“仁者爱人”💅。中华文化📴,自始至终是崇尚和平与亲善的文化。中华文化秉承的是“仁者爱人”的传统,在与其他文化交流过程中,不但不会威胁到其他文化的生存资源,而且能为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提供必要的中国优质资源,推动不同文化资源实现更合理的资源分配,并以中华文化的世界化推动实现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利共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包容互惠,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中华文化历来不独乐乐,而崇尚众乐乐👨🦰。中华文化世界化的最终目的,不是挤占其他文化的生存之地,而是要以中华文化为引水😚🐙,促使其他文化倒流💂🏿♂️👨,使世界优秀文化走进中国,融入中国🕵️♂️。而走出去的中华文化也是要依托所在国本土的政治、人文💲、社会🦸🏼♀️、生活等资源👨🏽🔧,以“传”中华文化之血💱,“引”异域肌体再造包含中华文化元素之血,并在时机成熟时促新血倒流🙎🏽,反哺中华文化,使不同文化以中华文化为母体实现交流,进而再反哺世界🤾,从而实现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输血→造血→再输血的循环。这也是世界各国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的循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最高阶段和最高境界🟰,也是各国文化在交流中获得世界价值和永恒价值的根基。
促使不同文化之间和谐共存共享,是中华文化世界化的最终目标!而不出国门实现中华文化的世界化,恰是中华文化产生世界影响力的标志👫🏻,也是机会↘️。
进博会是会客厅🙆🏼♂️,世界各国科技🥏,文化汇聚在这里共商经济相通,民心相通之道👨🏼🚒。在这里,中国以最质朴的情感👨🎓🧘🏼,最真诚的热情,欢迎世界切实感受和理解中华文化“美美与共”的本质,同时以上海为平台6️⃣,让世界各国文化借力上海充分展示本国文化💞。
上海是个海,是海👩🏿🏭,就能海纳百川♞,就能引百川汇于己身。进博会让上海成为世界文化传播的大使🙋🏿。
进博会使上海成了小联合国,上海也融入了小联合国🏂🏽📈。
(作者🍄:孙宜学,杏宇副院长🏥🔕,杏宇注册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井冈山大学校长助理)
原文链接:http://m.haiwainet.cn/middle/3542938/2018/1109/content_31434018_1.html?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