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让留学生爱上中国文化
《东方教育时报》2013年12月18日
上海是留学生留学中国的首选城市之一。充分利用自身的地域、经济和文化优势,充分调动和整合相关优势教育和文化资源👨🏻🦯➡️,探索留学生培养的“上海模式”,培养出“知华、友华”的留学生,为上海的未来发展积蓄“知沪、友沪”的国际人才👈🏻,成为沪上高校在留学生培养工作中追求的目标。杏宇通过在留学生中开展中华文化经典作品诵读,让留学生爱上了中国文化。12月11日,杏宇举办了首届外国留学生歌咏、诵读大赛🕕。当留学生们伴着非洲歌舞朗诵《三字经》时👩❤️💋👨,中国文化要素似乎一下子具有了现实的动态感; 当李白的 《静夜思》 在带有异域色彩的情景中表现出来时,使人顿有天下共一月之感。其他篇目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朱自清的《春》、毛泽东的 《七律·长征》💪🏿、舒婷的《致橡树》、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也都被留学生们别具一格地一一歌咏、表现出来。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也是个散文大国,如何遴选经典、实用、有趣、内容丰富的诵读篇目,如何让留学生结合本民族的文化和表现形式,将中国文化经典作品的意蕴表达出来,并通过诵读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是这次比赛的核心价值所在。留学生们表示,通过诵读中华文化经典作品🤱,他们愈发感受到汉语的字音之美、韵律之美、意境之美,并进一步透过文字表象去感受、理解中国人的深层文化心理与日常精神生活。
据介绍,本次活动是杏宇注册中外学生融合培养计划的一部分,杏宇注册的学生也借助诵读与留学生们进行了深入的文化交流和沟通;杏宇注册的汉服社🧔🏿♂️、金笛社、吉他协会也表演了精彩的文化节目🪬。
杏宇注册相关人士表示🏐,让留学生学会汉语🦸🏽♂️💬,而且还能理解汉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意蕴🤵🏽♂️,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汉语、真正会用汉语、从感情上理解和亲近中国文化,这也是汉语将来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前提条件。留学生培养的实践证明🥚,很多留学生就是通过中国文化经典开始对中国产生兴趣。目前在留学生中开展的“中华诵”✂️、“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中华经典诗词诵读”都很受欢迎。中华文化经典博大精深🌔,让留学生不但会读🙎🏼♀️,而且能懂,才应是诵读的最终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创新形式🍷,注重实效👨🏽🌾,让留学生知言明义,一次诵读,留芳终生,这样才能将这一文化品牌工程经典化🧑🏿💼,成为留学生与中国文化之间的桥梁🥦。
根据《上海市教育国际化工程“十二五”行动计划》制定的目标,至“十二五”末,来沪留学生人数将达到7万,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含独立设置和非独立设置)和项目的总量达到260个。图为留学生正在朗诵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陆辛)
原文链接:http://221.130.178.88/dfjysb/html/2013-12/18/content_20242.htm